链接:https://pan.quark.cn/s/3280c55c668d
每一个有知识的中国人,可能内心里都有一个隐秘的理想,就是这一生要通读一遍《资治通鉴》。
从古至今,《资治通鉴》都是神一般的存在。
一代名臣曾国藩,熟读数遍,赞它“先哲惊世之书,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《资治通鉴》”。
史学泰斗钱穆,称其为学史之人的必读之书。”
梁启超直言:它是一本帝王的教科书。
为什么一部书,能让历代帝王将相、文人骚客争读不止?
因为,《资治通鉴》里记录了大量的真实案例解析,无论你是什么身份,遇到什么事情,都能在里面找到问题的最终极答案。
比如,作为企业家,公司要怎么招揽人才?
很简单——
曹操说:“军无财,士不来;军无赏,士不往。”
啥意思,老板不舍得“花钱”,牛人招不来;招来了不舍得奖赏,牛人留不住。
而且奖赏有两个关键,第一是力度要大,第二是一定要及时。
要成大事,就要舍得“割肉”,唯有此方能聚拢人才,齐心协力办大事。
再比如,作为下属,你要如何“正确地”给上司提建议?
《通鉴》记载吴起、乐羊,苦苦打了三年仗,终于得胜而归。
国君魏文侯,却把打下来的领地,封给自己的儿子。还问群臣:“我为君如何?”
群臣一个个都回答:“您是仁德的国君。”
但一个叫做任座的臣子去直言不讳地说:“国君攻克中山国,不将它封给功臣和弟弟,却分给儿子,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?”
场面很尴尬,魏文侯眼瞅着就要发脾气。
这时候,另一个臣子翟璜出来救场:“国君,您是仁德的君主!”
魏文侯再问:“何以知之?”
翟璜回答:“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,臣子才可能正直。刚才任座言辞正直,这不正证明了您是仁君吗。”
魏文侯听完大悦。
一句话,不仅灭了魏文侯的怒气,还解救了同为忠臣的任座,给领导留下了好印象。
你能说这个马屁拍得不高明吗!
一句话,人性的弱点,人心的不可测,早已被司马光写透。哪怕读懂其中的十分之一,都足以让你眼见、格局远胜同龄人。
更重要的是,阅读此书,透过前人的智慧,时时参照自省,可以让人生少走许多弯路,避免不必要的祸事。